结肠在哪个位置,左边结肠处每天隐痛


结肠在人体哪个部位结肠位于右髂窝内续于盲肠, 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 。 结肠分升结肠、横结肠、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, 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, 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“M”, 将小肠包围在内 。 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, 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.5cm, 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 。 其结肠的功能有吸收、分泌、细菌消化与协助排粪作用 。 结肠粘膜内有杯状细胞, 可分泌碱性液体, 保护结肠粘膜, 润滑大便, 以助排便 。 结肠不产生酶, 无消化作用, 但肠细菌能产生生理需要的物质, 这些细菌消化纤维素, 合成各种维生素 。 如长期用抗生素, 可导致维生素合成与吸收不良, 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。
结肠的位置、形态及分布如何?【结肠在哪个位置,左边结肠处每天隐痛】(1)盲肠 。 位于右髂凹, 上界以结肠瓣为界, 下端是盲端 。 盲肠是结肠的起始端, 也是结肠壁最薄, 位置最表浅的部分, 长约6.25cm, 宽7.5cm 。
盲肠的前方和外侧有腹膜覆盖, 前面与大网膜及前腹壁相邻, 后面与髂肌和腰大肌相邻, 其位置极不恒定, 可高至肝下或低至盆腔内, 有的系膜较长 。 盲肠的内后方与回肠末端相结合, 其顶端内侧有阑尾 。 在回肠进盲肠壁入口处有回盲瓣, 回盲瓣由上下两个唇状皱襞组成 。 瓣两端与回肠和盲肠的环状括约肌所形成的系膜相连接, 这些环形肌进入上下两瓣中, 使回盲瓣具有括约肌功能, 可防止大肠内容物反流进小肠, 也可控制食糜不致过快地进入大肠, 使食物在小肠内得以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。
(2)升结肠 。 下端接盲肠, 上缘在肝下与横结肠相连, 长12 ~ 20cm;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, 使其固定于腹后壁及腹侧壁;前方有小肠及大网膜和腹前壁;后方借疏松结缔组织与腹后壁相连, 由上向下有右肾, 腰背筋膜, 内侧有十二指肠降部、右输尿管, 手术分离较困难 。
(3)横结肠 。 是结肠最长最活动部分, 长40 ~ 50cm, 在肝曲与升结肠相接, 在脾曲与降结肠连接, 脾曲位置一般较肝曲为高, 横结肠上方是胃, 下方是小肠, 后方借结肠系膜附着胰腺, 前方被大网膜所覆盖 。 横结肠活动度较大, 有时可降至盆腔 。
(4)降结肠 。 上自脾曲与横结肠相接, 下在髂嵴水平与乙状结肠相连, 长20cm, 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, 后方借疏松结缔组织与左肾下外侧、腹横肌腱膜起点及腰方肌相接触 。 自左季肋部及腰部沿左肾外侧缘向下, 至左肾下极, 略转向内侧至腰肌侧缘, 然后在腰肌和腰方肌之间下行至髂骨骨嵴水平而移行为乙状结肠 。
(5)乙状结肠 。 在盆腔内, 位于降结肠和直肠之间, 上段较短, 称为髂结肠, 下段较长, 称为盆结肠, 长度差异较大, 为20 ~ 70cm;肠管呈“乙”字形弯曲而得名 。 乙状结肠系膜多较长, 活动度大, 有时可发生肠扭转, 系膜的后面附着于腹后壁, 后面有开口向下的乙状结肠间隐窝 。 在纤维结肠镜检查时应根据其形状, 顺其自然弯曲进镜 。

结肠是哪里?结肠colon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, 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 。 结肠分升结肠、横结肠、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, 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, 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“M”, 将小肠包围在内 。 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, 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.5cm, 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 。

(一)升结肠

升结肠 ascending colon居盲肠与结肠右曲之间, 其长度因盲肠位置的高低而异 。 升结肠后壁借结缔组织贴附于右肾和腰大肌前面, 活动度甚小 。

(二)横结肠

推荐阅读